工行1.3亿“及时雨” 精准助力息烽磷煤化工园区筑牢安全根基

时间:2025-09-30 14:19 来源:每日经济观察网

夏日黔中,热潮涌动。在贵阳“强省会”战略的激越鼓点中,息烽磷煤化工园区塔吊林立、机械轰鸣,一场关乎园区持续健康发展的“安全提升攻坚战”正扎实推进。应急管理部“十有两禁”的整治达标期限日益临近,作为全省首批化工园区,其能否达标直接关系到未来的规范运营与发展质量。在这关键阶段,工行贵阳息烽支行精准投放1.3亿元项目贷款,犹如“及时雨”般注入,有力支持园区安全基础设施全面升级,为区域支柱产业筑牢安全发展根基。

该园区计划建设的实训基地效果一览图

政策引领下的金融赋能:主动识变,精准破局

“安全红线就是金融服务的底线!”——工行贵阳息烽支行在项目启动会上表态。

当应急管理部《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方案》出台后,该行敏锐洞察到政策背后的紧迫需求与责任:“化工产业是息烽的支柱,园区安全关乎区域经济命脉。‘十有两禁’是硬杠杠,达标时间紧、投入大,这正是工行发挥作用的契机!”该行立即组建由分管行长、对公部负责人及客户经理组成的“园区安全升级服务专班”,主动对接息烽化工园区管委会。

“你们的痛点,就是我们的发力点!”——支行与园区管委会的首次深度对接。

首次对接聚焦核心痛点,园区负责人直言压力巨大:缺乏专用危化停车场,日均超521吨的运输量,163 辆车无序停放;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空白,55家企业每年6000人次培训依赖外送,成本高、效果差;污水管网覆盖率不足30%,园区地处乌江水库上游环保风险高……专班人员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痛点。“这些安全问题不仅是园区的隐患,也是地方发展的瓶颈。解决这些安全短板,我们责无旁贷!”该行团队坚定表态。

已建成的排污管道

靶向攻坚:工行方案直击安全“病灶”

专班人员深入园区一线调研,与运输司机、企业安全主管、环保监测人员面对面交流,对基础设施短板进行了一次彻底的“工行式”系统诊断,量身定制金融支持方案。

破解“危化车乱停”困局:智能停车场方案诞生。在实地考察危化车违规停放点时,服务专班人员被无序的景象深深触动。他们与园区规划人员共同研讨,“必须严格遵照《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标准》,不仅要有100个专用车位解决当前96辆车的峰值需求,更要融入‘智慧’元素。”该行引入的物联网监控方案被采纳,可实现“入场——停放——出园”全流程追踪和智能预警。“事故响应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30分钟,这才是本质安全!”园区管委会对该行的专业建议高度认可。该行同步迅速行动,高效完成项目评估,为停车场项目匹配了关键贷款额度。

填补“技能培训荒漠”:工行牵线搭桥,产教融合破冰。了解到企业培训成本高昂且效果不佳,服务专班想到了“借力打力”,创新性撮合园区管委会与息烽县人社局。“单纯建个实训基地是基础,如果能与技能扶贫结合起来,既能满足企业需求,又能助力乡村振兴。”服务专班在多方协调会上提议。这一思路得到积极响应。最终规划了可设置40间教室和2套实操培训装置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,基地可覆盖10类特种培训,更专门设立了“化工技能扶贫班”,每年可为200名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免费培训名额。“工行帮我们算清了账,培训成本能降60%,还能解决本地就业,这步棋走活了!”一位园区企业负责人感慨道。

疏通“污水管网”敏感神经:创新设计守护绿水青山。针对环境敏感区特性,该行力促设计优化,创新采用风险更低的双层钢结构架空管廊,并推动园区与贵州水投合作,确保废水“全收集、全回用”。项目预计年COD减排量约80吨,有力支撑园区环保评级提升。

差异化竞争:工行慧眼识“智”,政策红利巧转化。在对比省内同类园区项目时,该行敏锐识别项目规划中的“智慧化”亮点——停车场的5G传感器、实训基地的模拟演练系统、管廊的 BIM 运维平台,积极支持并协助园区申报省级“化工园区数字化改造试点”,进一步提升项目竞争力和示范价值。

该园区建设的危化品停车场效果图

成效初显与价值升华:安全筑基,活力迸发

项目启动半年,安全升级成效逐步显现。

危化停车场方面,100个智能车位即将投用,“一车一码”管理及完善的消防设施将大幅提升安全管控水平,使初期火灾处置效率提升 70%。通过工行引入的案例预测模型显示,规范管理将使相关事故率下降35%以上。

实训基地方面:主体结构封顶,未来每年可开展危化作业、焊接等特种培训12期,发放证书800张,模拟演练30种事故场景,应急演练成本预计降低80%,实现安全技能“家门口”提升。

污水管网方面:首批架空管网铺设完成,内置的温度、压力传感器已开始试运行。根据环保部门最新监测显示,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建设前已大幅下降,乌江水库水质稳定达II类标准。

社会效益方面:“司机之家”配套规划带动本地商机;“技能扶贫班”报名踊跃,首批学员即将入学;污水管网的完善将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农田污染问题。

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:工行布局未来服务生态

当园区管委会将“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升级”作为标杆经验上报时,工行贵阳息烽支行已将目光投向更远处。

“项目贷款解决了眼前的硬件升级,但园区安全的‘软实力’提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,还需要持续的金融活水。”该行在内部研讨会上提出新构想。基于在支持安全升级过程中积累的园区运行数据和企业信息,该行正紧锣密鼓地对园区上下游企业开展调研,准备大力投入“园区贷”,旨在为安全投入足、合规经营好的中小化工企业提供更便捷、更优惠的融资支持。

服务专班表示:“我们要把对园区的‘输血’,变成助力企业健康‘造血’的长期动能,构建一个共生共荣的金融服务生态。”这一从“资金提供者”向“资源整合者”和“生态构建者”的跃升,正是工行现代产业金融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
风正时济,自当破浪前行。在“强省会”战略的壮阔征程中,工行贵阳息烽支行以担当之笔、创新之墨,在磷煤化工热土上绘就的安全升级画卷,不仅筑牢了产业发展的根基,更探索出一条金融深度赋能实体经济、实现多方共赢的新路径,这曲由工行主动作为,政银企同心谱写的“安全、产业、民生”三重奏,必将在黔中大地激荡出更加澎湃的发展强音。(作者:杜超)

编辑:yezi
图片新闻